唐伯虎与苏州玄妙观文昌塔的故事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出生在苏州的一户商人家庭,家境殷实。是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小时候非常顽皮,父亲平时比较繁忙,很早就送唐伯虎去书馆读书,希望书馆的先生能代为管教他。唐伯虎到书馆后,依旧顽性不改,有一次用毛笔在同学衣服上画乌龟,先生非常生气,便打算用树枝抽打唐伯虎的手掌,待先生找树枝的功夫,唐伯虎已经逃出了书馆。他没敢回家,一个人不知不觉跑进了苏州玄妙观,道观里面有一位非常有修为的道长,看到唐寅后,便知道这个小孩天资非常高,但顽劣异常,如不收敛,便是浪费了天赋异禀。道长拿出观内的一个文昌塔送给唐寅,并关照放在家里文房当中,以后先生和父亲就不会打你了。唐伯虎以为道长会法术,宝塔能镇住先生和父亲,非常高兴,立马拿着文峰塔跑到家里。
从那天开始,小唐寅似乎对读书感兴趣了,先生讲的诗文只要读一遍便能记住,回到家中后也不再嬉戏玩闹,而是很安静的一个人到书房看书作画。到了16岁,唐寅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
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唐伯虎回到苏州后,一次无意中路过玄妙观,便走了进去,道长仍在,早已听说了唐伯虎的事情,便询问文昌塔是否还在,唐伯虎并没有在意这个文昌塔,这是才想起文昌塔已经在一次搬家中遗失了。道长告知唐伯虎,你本天资聪颖,仕途顺利,但命中多坎坷,小的时候顽劣异常,我赠玄妙观文昌塔以助你改性,文昌塔本应护你仕途顺畅,但不幸遗失,命中注定坎坷,故仕途不顺。唐伯虎不以为意,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忽悠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js/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