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17日消息,杭州、苏州以及雄安新区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在8月14日同时亮相,并分别公示了当地的首批5个创新应用。据了解,从年初至今,中国版“监管沙盒”已扩大至9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河北雄安新区、杭州、苏州、成都以及广州。此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四个城市公示了试点名单,如今公示试点的城市则已达到了7个,累计公示应用项目达到49个。
1
杭州对外公示首批5个创新应用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发布了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年第一批),对公示的5个应用项目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包括有2项金融服务和3个科技产品,时间为年8月15日至8月28日(10个工作日)。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年)》(银发〔〕号),结合金融创新发展的“杭州窗口”和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在人民银行总行指导下,杭州有序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努力提升金融监管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进一步引导金融科技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
首批应用体现杭州特色,突出科技赋能,其中不仅包括商业银行,也包括科技公司、非银行支付机构、物流企业等。发挥杭州金融科技业态先发优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等技术,赋能农村金融、智能银行、跨境电商融资等领域,推动金融服务场景化、数字化、精准化发展。
体现金融普惠,突出惠民利企。深挖信息获取、信用评价、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潜力,聚焦解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重构企业信贷服务体系,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
体现安全底线,突出风险“技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提升反欺诈等领域的专业性和时效性,持续动态监测金融业务运行状况,及时定位、跟踪、预防和化解业务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切实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
下一步,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将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筹指导下,结合杭州实际,找准改革方向,兼顾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为“重要窗口”及新型金融中心建设贡献金融科技力量。
2
苏州对外公示首批5个创新应用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公告,为加快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年)》,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支持和指导下,苏州有序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苏州集聚金融科技产业链,强化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创新提升金融监管和风控水平带来强大助力。苏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在广泛征集优秀创新项目参与测试的基础上,对外公示苏州市首批5个创新应用,时间为年8月15日至8月28日。
据介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本着“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风险可控、坚持权益保障、坚持惠民利企”的原则,苏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在广泛征集优秀创新项目参与测试的基础上,对外公示苏州市首批5个创新应用。首批创新应用特点体现为多元主体协同优势、技术驱动创新能力和应用聚焦金融服务关键领域。
一是包容审慎,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优势。本次试点参与机构不仅包括商业银行、清算机构、征信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还包括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外部合作单位,监管部门与创新主体之间增强信息交流和良性互动,搭建创新与监管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不同主体间的资源优势,协同推进多种要素融合。
二是创新引领,提升技术驱动创新能力。本次公示项目中5G、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凸显“科技赋能金融,创新驱动发展”的特点。
三是惠民利企,聚焦金融服务难点痛点。本次首批试点创新应用从业务类型看,涵盖征信、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ls/1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