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16日,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决赛举行。本届决赛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苏州中学联合承办,采用分省线上考试的形式进行。全国共有名选手参加比赛。
经过激烈比拼,重庆一中4名选手奋勇拼搏,再创佳绩!其中,2人获得金牌,2人获得银牌,4名同学均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最优认定。4名同学均是高一零基础学习物理竞赛,经过2年时间学习,斩获全国佳绩!至此,我校物理竞赛已连续5年在全国决赛中夺得金牌!
▲罗翔文,程阳,李忠相教练,张峻瑞,蒋金辰(从左至右)
金牌得主丨蒋金辰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当剑拔弩张的决赛在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中庄严落幕,当一切喧闹又归于平静,我才在恍惚间意识到:“啊,三年了。”
我们以千日光阴,书写名为“物竞”的华章,如今终于落下句点。似大梦初醒,诸事历历在目,却欠几分实感。那没来得及做完的崭新试卷,那刚抄写了一半的实验,无不给我“尚未结束”的错觉;但心底那一抹“终于完结”的轻松明快,却在向我昭告着竞赛生涯的收官。不舍,亦释然;或许高考结束的那日,也会有此感觉吧。
回望三载年华,大多其实不足为道:无非是与讲义和题海作伴,“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单调,却不枯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特别的决赛。
如果说,我们是在夜空下的大海中向上挣扎——当经历漫长黑暗后浮出水面时,等待着的是绚烂的星空与无垠的海面;那么,突如其来的延期便是冲破黑暗前刹那的迎头巨浪——决赛再次变得遥遥无期,我们再度被漆黑的深渊包裹、吞噬。好在我们未被海浪浇灭热情之火,心态的磐石依旧巍然屹立,在依稀可见的点点星光指引下继续迎头直上。纵使不知何时是尽头,不知何处为终点,依然屏着气,一点一点地向前摸索;也曾有过迷惘,也曾感到焦虑,仍然咬着牙,目不窥园,朝乾夕惕。只因知道,我们的前方,是心之所向。
我想,这段经历,放在整个人生中也弥足珍贵。
终于来到了海面之上,各星座星云清晰可辨。历经三个春秋的耕耘,我们终于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硕果。也许它并不完美,甜蜜中掺了些许酸涩,而又何妨?与集训队失之交臂,纵然颇感遗憾,但我该做的,也只能做的便是欣然地,坦然地接受成绩的不完美。一切都来得刚刚好。
感慨良多,无法一一道来,便就此搁笔。“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距高考尚余不到半年,在此与诸君共勉。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金牌得主丨程阳
两年多的竞赛生涯落下帷幕,在这个过程中,教练、班主任还有家人的引导与支持算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同时,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新的知识与思想迈进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坚定了对物理的喜爱并练就了面对困难的冷静。而且我们也一直坚持着与伙伴探讨分享,作为团队的一员,这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我想这些都应该是我可以终生受益的。银牌得主
张峻瑞我的高中学习生活,是由初三毕业暑假正式接触物理竞赛学习开始的,现在38届物竞已降下帷幕。虽然结果稍有遗憾,但回首两年多的竞赛旅程,我并不后悔,竞赛路上的奋斗和坚持让我的青春又多了一层色彩。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兴趣爱好得以展现。衷心感谢物竞教练李忠相老师,把我带进了神奇而美妙的物理世界,犹如进入黑洞的史瓦西半径以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永远记得李老师说过的,学竞赛会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磨练自己意志,一定会终身受益。衷心感谢班主任谢凯老师,谢老师的耐心教导、支持鼓励,让我在竞赛与高考之间尽量做到平衡,不急不躁,平常心面对。衷心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我全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尊重我的选择,让我愉快地与竞赛相伴。衷心感谢一路相伴的同学,忘不了我们一起分享做题的快乐,忘不了运动时的挥汗如雨,现在又一起投入高考的挑战。把所有的努力给今天,把所有的希望给明天!
银牌得主
罗翔文
两年多前的那个夏天,我带着梦想踏进了令我心驰神往的一中。苍劲的松柏、秀美的荷塘、青翠的草坪,绿树红花掩映中,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我知道我的青春将会在这里上绽放。
在这片热土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新奇,在这里我爱上了物竞。与其他很多同城学校从初中开始就物竞起步不同,我是从高一才正式踏足物竞的。也正是在此时,我遇到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物竞教练李忠相老师,班主任谢凯老师和其他优秀的老师们,以及一群非常优秀的二班同学。他们陪伴着我一路向前,给我鼓励,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点亮远方的灯。
高一,是一轮新课铺天盖地而来的一年。九章力学、三章热学、五章电学、四章近代……这些深奥莫测的知识,摆满案头,茫然无绪时是李老师让我逐渐领略到了物理的神奇。这么多知识,放在以前,自然是吃不消的。不过也正是这种吃不消,才能倒逼出真正的成长。知识点多,题目长,上课学过一遍,记不住就每道题认真的再算一次。听完讲解,不忍心精华的妙招从指间溜走,就一点一点的在笔记上记下当时的心得和稍纵即逝的灵感。转眼间,一年未尽,笔记已摞了几摞。这也是成长最真实的印记了。
高二一轮学完,更深刻的意识到理论物理的浩如烟海。为了开阔视野,分享成了物竞班的新风尚。电动力学的推迟势,波动光学的光栅自成像、数理方法中的拉普拉斯变换,保角变换……一个又一个高深却又能简化为初等物理计算题的模型被同学们请上了讲台。简约而又不简单的模型是物理之美最直接的体现,哪怕竭尽全班的努力,也无法修正出合理的结果也无妨。一次次的碰撞,擦出的是知识的火花,一次次的辩驳,生发出知识的真谛!这不正是我们一中校训“明礼崇德,求知求真”的真实体现吗?
李忠相老师是我物竞生涯中最神奇的所在。李老师引领我们进门,陪伴我们一路成长。再难再复杂的题,由李老师出手。旋踵前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变成一堆至简至明的守恒定律和显而易见的几何关系的叠加。李老师是“死磕主义”的倡导者和坚定奉行者,无论要讨论多少种情况,无论方程多么难解,不算出最终答案,决不罢休。李老师的热情和严谨深深的感染着我,他是第一个教会我“物理要靠去悟”的人。
两年多的汗水,两年多的希冀,两年多的执着,今天终于有了小小收获。虽然还有很多遗憾,但那双薄翼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定能像鲲鹏展翅一样自由的遨游!
重庆一中
物理竞赛教练团队物理竞赛教练:李忠相
高届主教练,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重庆一中物理竞赛专职主教练,重庆市高中物理课程创新基地核心成员,沙坪坝区“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沙坪坝区骨干教师。主研市级重点课题3项,在《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市级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多次参与市级教师培训课堂展示活动。辅导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获得7金15银11铜,3人进入国家集训队,人获全国一等奖。
物理竞赛教练:田维毛
重庆一中物理实验员,多年从事物理竞赛实验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擅长自制、改进实验仪器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自制教具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
物理竞赛教练:张逸轩
高届主教练,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曾跟随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进行前沿天文学研究,知识面广泛。进入物理竞赛团队三年,参与了唐海峰、刘雨霖、李思衡等金牌选手的培养。
物理竞赛教练:王锦天
高届主教练,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曾就职于北京某教育科技公司,专注物理竞赛教学工作,指导多名同学获得省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学校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同时向李忠相主教练、田维毛教练以及支持学校竞赛工作的物理教研组、班主任谢凯老师、科任老师、家长表示感谢!
希望获奖的同学们
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为学校争光,为青春添彩!
—重庆一中新闻中心出品—图文:物理教研组、获奖同学编辑:刘泠岑审核:王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mp/1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