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新巷(即大郎桥巷),东连平江路思婆桥,西接临顿路。建新巷是年后城市改建中由几条小巷展宽连通的,长米。
其实建新巷(即大郎桥巷)是一条宋代就有的老街。从古走到今,白云苍狗,如同一瓶陈酿的酒,闻闻醇香,小酌怡情,贪杯必醉不成欢。
今天,我们就小酌一小杯,从巷中历史建筑遗存、轶事轶闻,看看是否能瞭望一下巷中过往人众的众生相。
建新巷1、3号田宅,控保建筑。
建新巷1-3号
田宅原为潘仪凤养心园旧址的部分(潘仪凤即状元潘世恩之孙,潘世恩长子潘曾沂之子)。田氏为上海商人(经营米行)。
现存现存坐北朝南二路。大厅面阔三间10.8米,进深9.8米,扁作梁架,有船棚轩,棹木,青石鼓墩柱础雕牡丹纹。
建新巷29号吴古庭故居,控保建筑。
吴古庭是清光绪年间的苏州士绅。投资地产,参股祝大椿为总董的苏州振兴电灯股份公司,敛财颇丰。(祝大椿清末资本家,工商实业家,当时上海十大民族工商业实业家之首)。
吴宅建于光绪年间,耗银千余两,是一座西洋风格的堡楼建筑,釆用了罗马式立柱和半圆形风雨门廊,是遗存的苏州早期洋房之一。
建新巷29号已人去楼空,修缮前期准备
据传,吴古庭的儿子吴怀礼“脑子不太灵光”以致于家道中落。吴宅在上世纪30年代被汪伪政权高官占用。解放后作为敌伪资产收为国有。归属当时的苏州地区行政公署。
当年入住洋房的三户地区机关干部人家和住在花园附房内的吴古庭长孙女婿一家,成了吴宅的老住户了。四户人家谁家都没有财力也没有义务(产权属于直管公房)修缮、维护房屋和花园。今天只能从洋房、花园的大概端倪出当年的精致和唯美,眼前景象则是一副颓废的破旧。远不如小户人家的窗明几净。
吴宅洋房外墙的砖砌花纹,具有民国风情和观赏价值。是民国年间流行的一种既美观而有别具特色的纹样。
目前,吴宅内的住户已搬离,有关单位对吴宅做着修繕的前期工作。幸好吴宅的建筑构件还算完整,院中的参天大树仍在,恢复当年的风格、风貌是有日可待的。
建新巷30号是孝友堂张宅。
张宅历史遗存:坐北朝南,三路五进,建筑面积平方米。中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0.8米,进深六檩11米,扁作梁架,前后船棚轩,雕花精细。厅前门楼已残。厅后有楼厅三进,相连为走马楼,楼下有一枝香轩廊,木雕垂篮较精。西侧月洞门后的假山和水榭基本完好,但水池已填没。
平江历史街区孝友堂张宅建筑改造方案
张宅一度成为苏州地区锡剧团驻地,当年剧团演员的进出也是巷中的一道风景。后成了苏州广电集团的演员公寓。
年,苏州古民居改造,张宅被列入三处试点之一,改造后统一称为“古宅新居”。
年启迪设计集团与毕路德联队共同创作的“平江历史街区孝友堂张宅建筑改造概念设计方案(建新巷30号地段)”成为6个入围的优秀设计方案之一。
张宅又将以新面貌面世了。
建新巷65号董氏义庄。
董氏义庄建于清道光四年,历史上前门在建新巷,后门在纽家巷东口。
清嘉庆末年,茶商董秉玣,乐善好施,董氏购田亩,捐为义田,建义庄。经江苏督、抚两宪把董氏事迹上报朝廷,道光皇帝嘉奖,礼部给银两由董氏家族建“乐善好施”牌坊。
董氏义庄,现为平江客栈的一部分
董氏义庄所处的区域布满了密密匝匝的房子,傍河,接着两座桥。面积约平方米。有关部门,按照原样修复了尚留存的大殿,其余的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
目前董氏义庄现与历史街区的方宅融为一体。这两座百年老宅改造成的文化型酒店“平江客栈”,被网友评为“中国十个最不能错过的客栈”。这也是苏州首个引进外资“复活”古宅的例证。客栈内的房间依据苏州传统民居布置,木梁瓦顶,回廊小苑,清幽恬静。
站在恩婆桥平江路口,看沿平江河义庄房屋山墙,虽经百年风雨摧残,更显现出苍老古朴的景象,这是历史的见证,是老平江路的风貌特色。
建新巷(即大郎桥巷)除了上述四处历史遗存外,还有三段轶闻。
建新巷(即大郎桥巷)某宅院曾是洪状元(洪钧)金屋藏娇处。
洪钧
洪钧在光绪十年()丧母丁忧回苏,在花船上搭识了卖艺不卖身的傅彩云(即后来的赛金花。她本姓赵,为不辱家门而自取此姓)一见倾心,先藏娇于建新巷(大郎桥巷)中,后破了丁忧守制期间,官员不能办婚事的规定。在已有一妻一妾的情况下在悬桥巷洪宅内迎娶了傅彩云。
顾翼东(.3.4-.1.21),江苏苏州人,著名无机化学家。
顾翼东
顾翼东曾居住在建新巷(即大郎桥巷)内,原顾宅在干将路拓宽时被拆除。
顾翼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年)。著作有《有机试剂在金属元素比色分析及沉淀分离中应用的发展》等
苏州著名评弹艺术家、评弹才子异庵曾在建新巷(即大郎桥巷)一家工厂——苏州灯泡厂务工。
黄异庵,籍贯安徽太平县人,生于太仓。十岁在大世界门厅哈哈镜旁边设摊卖字。一张纸,一副对,一元钱。十龄童名扬上海滩。
六十年代,黄异庵任评弹工作的主任委员。当时有位叫李永清的记者先后写了全面反映苏州评弹界问题的报道和“光裕社事件”的报道,被划为了右派,黄异庵受到牵连,最后被判入狱。殃及了一批苏州著名的评弹艺术家放下琵琶弦子醒木,进入开在建新巷的一家工厂——苏州灯泡厂。
在当时的建新巷内,一批苏州听客熟知的说书先生在灯泡厂上下班,成了巷中景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jd/1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