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乐园

品物苏州园林,你看懂了么


一座苏州园林,就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展示馆。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苏州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且大多数园林都处在闹市区,这正应了陶渊明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游玩于此,是观景也是观心,体味的是一种繁华于外、自然于内的生活方式。

单从建筑上来看,或许对不同园林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同小异,但如果多了解一些造园的技巧和园中的故事,会发现每一座园林都有自身的妙处。

◆沧浪亭◆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沧浪亭以山林为核心,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面,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全园漏窗共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园中植物以竹最有特色,始于苏舜钦筑园之时,目前有各类竹20多种。

◆拙政园◆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丽日,秋日红蓼芦塘,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

◆留园◆

留园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

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庆七年(),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园中建筑将留园划分为四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具农村风光,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公元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园中有著名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善子的画室“大风堂”。张氏兄弟曾在园中饲养一虎,今堂南天井西墙嵌碎石一方,镌刻“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儿之墓”,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书于台北,寄来立碑。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同时网师园也是苏州园林中仅有的夜游园。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面积虽为3亩,却集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汉族传统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汉族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环秀山庄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清代乾隆(-)以来,蒋(楫)、毕(沅)、孙(士毅)三家先后居于此处。道光29年()成为汪氏宗祠“耕耘义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又称“颐园”。

园内最佳当属清乾隆时叠山名家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他继承了清代著名山水画家石涛的“笔意”,因而所叠假山既有远山之姿,又有层次分明的山势肌理。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于两山之间,使人有在一畴平川之内,忽地一峰突起,耸峙于原野之上的感觉。其湖石大部分有涡洞,少数有皱纹,杂以小洞,和自然真山接近。

◆狮子林◆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而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假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通过婉蜒曲折,错综复杂的洞穴相连,以增加游人兴趣。

◆艺圃◆

艺圃是苏州现存明式小园林的代表,原为明文震孟(文徵明曾孙)的药圃,清初改现名,又称敬亭山房。

艺圃布局非常简洁明了,从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从水榭南望,山水交融,林木葱茏,颇具山林野趣,为园中主要对景,此种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

◆耦园◆

耦园前身为“涉园”,为清顺治年间保宁知府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同治年间为沈秉成购得,易名“耦园”。耦通偶,寓夫妇偕隐意,沈秉成夫妇在园内偕隐了8年。

耦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这样一宅两园的布局,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耦园南北驳岸码头,尽显苏州“人家尽枕河”的特色,这样的码头在其它园林中罕有。

翻翻造园有关的书籍,选择合适的角度,留下令人惊叹的园林之美。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雨雪晴云,苏州园林都有着不一样的美,像一幅中国山水画、也像一首隐士田园诗。她的美,静静地等待着你的到来,等待着心境的应和。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mp/11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