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乐园

苏州文化的最大土产状元


清初,翰林院里

一帮文人聊天,各自夸耀家乡的土产。

广东人说家乡产象牙犀角,

陕西人说家乡产狐裘皮毡,

山东人说家乡产山珍海味,

湖北人说家乡产优质木材...

众人“侈举备陈,以为欢笑”。

汪琬(字钝翁)则默默不言,于是大家揶揄道:“苏州自号天下名郡,钝翁先生是苏州人,怎么会不知道苏州的土产呢?”

汪琬一本正经地说道:“苏州土产极少,只有两样东西。”众人忙问哪两样,汪琬一板一眼地说:“一是梨园子弟。”众人听了抚掌称是,并急忙追问另一样是什么。汪琬故意不说,愈是这样众人愈是问得急,汪琬慢吞吞地说道:“状元也”。众人听罢,结舌而散。

这个故事记载在清初吴江人钮琇的笔记《觚賸》里。汪琬去世(年)时,苏州人考中清朝状元才7名,而整个清朝时期苏州状元多达26名。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自顺治三年()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全国共出状元名,如果按行政省划分:江苏49名,浙江20名,安徽9名,山东6名,广西4名,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名,湖南、贵州、满洲各2名,顺天、河南、陕西、四川、蒙古各1名;清代苏州状元数占全国状元总数的22.81%,占江苏全省状元数的53.06%,一半以上。

苏州不仅在古代出了众多状元,到现代也是按人口比例计算出院士最多的城市。明清时期一共产生名状元,苏州地区就有35名,占全国状元的比例达17%,居全国之冠。

更奇的是出于同一家族的状元,或父子、叔侄秉承,或以兄弟相接,大概有十余对,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仍是苏州、吴县一带,共有三对父子、兄弟。

明朝,苏州的第一个状元:施盘

施盘是吴县东山人。明朝时候,洞庭东山的商人名气就很响亮了,号称钻天洞庭,在“三言两拍”里多有记述。江南重商,崇尚物质享受,公开言利言色。

施盘家里也是做生意的,他少年早达,正统四年(年)23岁就中了状元,是明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在江南文化的人文传统中,对商人比较宽容,施盘贵为状元,做翰林的官,清贵的很,也曾为家乡东山一位富商写过阡表,其中有一段议论:“近世士夫言及泉货之属,则以为鄙,若有不屑为者。及观洪范八政,则以食货为先。子贡论政,则以足食为首。

看这一番引经据典,言之凿凿,就知道他不是拘泥的人。有传言,正统年间江南巡抚周忱到吴县县学,见水池内有莲花“一茎三苍”,说这征兆大吉,第二年,在这里读书的施盘真的以县学生状元及第了。

苏州自古多宰相

光是明朝的两百多年,就出了三位首辅:

1、王鏊伯虎的老师。他当年连中解元,会元,探花。他是明武宗年间的首辅。王鏊(—):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2、申时行(年-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3、王锡爵(年—年),字元驭,号荆石,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内阁首辅。万历十二年至十八年(~)任文渊阁大学士;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至二十二年五月(~)任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任职时间前后共5年多。卒后,赠太保,谥文肃,赐葬,敕建专祠。

苏州历代状元榜:

一、唐代状元(5人)

1、归仁绍,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归登为宪宗朝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父归融,官至兵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晋陵郡公。唐懿宗咸通十年()己丑科状元。僖宗乾符四年()十二月为侍御史。中和间(—)官礼部侍郎。后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

2、归仁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弟。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甲午科状元。官至观察使。

3、归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泽子。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科状元。

4、归佾,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辛酉科状元。

5、归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归佾弟。唐哀帝天祐二年()乙丑科状元。

二、南宋状元(7人,其中武状元3人)

6、朱起宗,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壬辰科武状元。

7、黄由(—),又名世保,字子由,又字居正,号寅斋,自号盘野居土,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淳熙八年()辛丑科状元。光宗绍熙间,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缘事被劾,知成都。宁宗嘉定间,官至刑部尚书兼值学士院天章阁侍制学士。理宗时卒赠少师。

8、卫泾(—),字清叔,号后乐居士,平江昆山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甲辰科状元。宁宗开禧三年(),自吏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封昆山开国伯,除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诛丞相韩侂胄功,封秦国公。后出知潭州等。卒谥文节。

9、周虎(—),祖籍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南),南宋靖康年间迁平江常熟。宁宗庆元二年()丙辰科武状元。历任光州、楚州与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指挥和州抗金保卫战获胜。升武功大夫、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贬知徽州。理宗时卒谥忠惠。

10、刘必成,字与谋,自号爱闲翁,祖籍福建福安,南宋初迁平江昆山湓浦(今千灯镇)。少游国学,南宋理宗嘉熙元年()丁酉科武解元,二年戊戌科武状元。理宗淳祐九年(),锁厅试文进士。官终湖南副使。著有《三分诗集》。

11、魏汝贤(—),平江吴江人。南宋理宗淳佑四年()甲辰恩科(特奏名)状元。官知温州兼节制镇海水军。

12、阮登炳(—),字显之,号菊存居士,祖籍宁德漳湾(今属福建),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科状元。四年,以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兼福王府教授。迁秘书省正字、秘书郎,官终朝请郎。德祐二年()二月,宋恭帝降元后病归。

三、明代状元(9人,其中武状元1人)

13、施槃(—),字宗铭,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英宗正统四年()己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4、吴宽(—),字原博,号匏庵,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科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家藏集》等。

15、毛澄(—),字宪清,号白斋,晚号三江,南直隶昆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科状元。武宗正德十二年()官礼部尚书。卒赠少傅,谥文简。著有《毛文简集》。

16、朱希周(—),字懋忠,号玉峰,南直隶昆山人,迁居苏州。明孝宗弘治九年()丙辰科状元。世宗嘉靖四年()官南京吏部尚书。卒谥恭靖。

17、顾鼎臣(—),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南直隶昆山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乙丑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东南赋役不均,因得其力有所改正。力主造昆山城池,抵御倭寇。卒谥文康。著有《未斋集》。

18、沈坤(—),字伯载,号十洲,南直隶太和(今属安徽)人,祖籍昆山。明世宗嘉靖二十年()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右春坊右谕德、以右庶子兼署翰林院事。嘉靖三十五年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次年丁忧回籍,后因案牵连入狱。

19、申时行(—),榜姓徐,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明神宗万历中,累官吏部尚书,为内阁首辅大学士。卒谥文定。著有《赐闲堂集》。

20、陈大猷,字文绩,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锦衣卫籍。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戌科武状元。历官武冈守备、南赣参将、都督佥事。

21、文震孟(—),原名从鼎,字文起,号湛持,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孙。明熹宗天启二年()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因忤逆魏中贤,镌级被逐,思宗即位,始以原官被召。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著有《姑苏名贤小记》。

四、清代状元(26人)

22、孙承恩(—),初名曙,字扶桑,江苏常熟恬庄(今属张家港市凤凰镇)人。清世祖顺治十五年()戊戌科汉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顺治十六年曾出任会试考官。

23、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原籍常熟。清世祖顺治十六年()己亥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圣祖康熙间,历任国子监祭酒、明史馆总裁,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有《含经堂集》。

24、缪彤(—),字歌起,号念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圣祖康熙六年()丁未科状元。授秘书院修撰,迁侍讲学士。康熙九年任庚戌科会试同考官。后辞归。创立三畏书院。著有《双泉堂文集》。

25、韩菼(-),字元少,号慕庐,江苏长洲人(今苏州),原籍安徽凤阳。清圣祖康熙十二年()癸丑科状元。两次典顺天乡试,迁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一统志》总裁。官至礼部尚书。制艺文时称第一。卒谥文懿。

26、彭定求(-),字勤止,一字南畇,号咏真山人、守纲道人,学者称南畇先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原籍江西清江。清圣祖康熙十五年()丙辰科状元。历任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主编《全唐诗》。以理学名。著有《南畇文集》等。

27、归允肃(—),字孝仪,号惺崖,江苏常熟人。清圣祖康熙十八年()己未科状元。历任中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后以病辞归。著有《归宫詹集》等。

28、陆肯堂(—),字邃升,又字澹成,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出任江西乡试主考官,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侍读学士。

29、汪绎(—),字玉轮,号东山,江苏常熟人。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历任礼部分校、《朱子全书》纂修。四十二年任会试同考官。退隐告归,参校《全唐诗》。著有《秋影楼集》。

30、王世琛(—),字宝传,号艮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侍讲学士。清世宗雍正四年()出任山东学政。官至少詹事。著有《桥巢小稿》。

31、徐陶璋(—),字端揆,号达夫,别署蘅圃,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原籍昆山。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六十年任分校礼部会试官。

32、汪应铨(—),字杜林,号梅林,江苏常熟人,原籍安徽休宁。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六十年任会试同考官,官至左春坊赞善。晚年主讲于钟山书院。著有《闲绿斋文摘》等。

33、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世宗雍正五年()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右中允。乾隆间,历任侍讲学士、右庶子、侍读学士、通政使,礼部、吏部、兵部左侍郎。迁兵部尚书,缘事降兵部侍郎。

34、毕沅(—),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甘肃巩秦阶道,陕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河南、山东巡抚,湖广总督等。有《经训堂丛书》和《续资治通鉴》等。

35、张书勋(—?),字在常,号酉峰,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年(),以举人授知县。三十一年丙戌科状元。后多次典试。四十二年,以赞善任湖北乡试主考官。官至詹事府右中允,入值上书房。   

36、陈初哲(—),字在初,号永斋,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四()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出任文渊阁校理,会试同考官、陕西乡试正考官,官至湖北荆宜施道。

37、钱棨(—),字振威,号湘舲,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状元。清朝首位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一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五十八年,任右赞善。官至内阁学士。著有《湘舲诗稿》。

38、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晚号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庚戌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七年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后转湖南学政。官至山东按察使。缘事降编修。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二十余年。著有《独学庐诗文集》等。

39、潘世恩(—),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状元。宣宗道光年间任礼部、工部、吏部尚书,拜体仁阁大学士,管户部。军机大臣,晋东阁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晋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恭。著有《思补堂集》等。

40、吴廷琛(—),字震南,号棣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仁宗嘉庆七年()壬戌科状元。是清代最后一名连中会试、殿试第一的“双元”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九年出任湖南乡试考官,提督湖南学政。后任浙江金华、杭州知府,官至云南按察使。

41、吴信中(—),字阅甫,号蔼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仁宗嘉庆十三年()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入值南书房。历任河南乡、广东、湖北乡试主考官。官至少詹事。著有《玉树楼稿》。

42、吴钟骏(—),字崧甫,又字吹声,号晴舫,一作狂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宣宗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左侍郎。

43、陆增祥(—),字魁仲,号星农,一作莘农,江苏太仓人。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湖南辰沅永靖道,有政声。少通六书,好学博览,精金石文字。著有《金石补正》等。

44、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清文宗咸丰六年()丙辰科状元。同治、光绪两帝师傅。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等。甲午战争时主战,后支持光绪帝亲政变法。追谥文恭。著有《瓶庐诗稿》等。

45、翁曾源(—),字仲渊,号寔斋、海珊,江苏常熟人。安徽巡抚翁同书子,翁同龢侄。清穆宗同治二年()癸亥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通经史,精鉴别,工书法,擅画花卉。病归卒于籍。

46、洪钧(—),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穆宗同治七年()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德宗光绪时,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后任出使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元史译文证补》。

47、陆润庠(—),字凤石,号云洒,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康熙状元陆肯堂七世孙。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甲戌科状元。德宗光绪间,迁国子监祭酒,后任工部、吏部尚书等。宣统间,任协办大学士,由体仁阁转东阁大学士,充弼德院院长。为溥仪师傅。卒谥文端。

注:本文由“苏州情调”根据苏州史料、苏州地方志等编写,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苏州情调

客服

推广联系:

小桥流水姑苏人家

长按







































江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mp/12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