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要鬼混谁也拦不住
本文
由??我采编
︿
葑门横街米
门面家
被老爷爷老奶奶肘击70次
于是我解锁了走进苏州的正确姿势
我知道每个城市都有那么1条街,卖差不多的周边,卖轰炸大鱿鱼和章鱼小丸子。但今天我要讲的,绝不是这样的街。
葑门横街傍一条叫葑门塘的河,在苏州古城的正中心。从古代开始,就是农民摇了船运菱、藕、鸡鸭、鱼虾、大米、茭白、水芹菜来交易。街上的人换了几朝几代,但这条街,始终是最纯粹的苏州市井味道。除了我,没有半个外地人。
吃!
从现成的早餐午餐点心
到时令的荤素食材
丰富得你以为到了广东
/不时不食/
苏州人对时令菜的讲究,可以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个礼拜吃刚上市的蚕豆、芥菜。鱼的话吃的是鲫鱼,太湖白鱼已经是前2个礼拜的事了。但是油菜花的季节过了,所以鲫鱼也吃红烧的,不再做菜花白灼了。
等到鸡头米(芡实)上市的时候,整条葑门横街都在剥鸡头米。所以当季最该吃什么,只要去走上一趟,就全都清楚了。
除了时令菜,活禽肉类当然也有。还有很多偏门的,像是蟾蜍、鹌鹑,都活蹦乱跳地蹲在路边看着你。像我这样的弱鸡,看见一浴缸的蛤,下巴都掉了。(贴心的我,是特意不配图的!)
多少年没见过路边的小鸡仔了,小时候从来养不活又每次看见都要买。万万没想到,会在苏州的市中心见到。
/边走边吃/
因为卖菜,所以葑门横街的一天比别处开始的早。
买菜、上班、送孩子上学,顺路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
“今天的肉不新鲜啊”“上课要认真”“好的老板我马上到”
叫卖声交谈声电瓶车声,用苏州话吵架都是好听的。
那就少不了要卖早餐。
从凌晨4点卖到下午的油条烧饼。凯悦酒店的大厨说,他每次去都要买一副。“好吃”,大厨是这么形容的。
北方人叫“散子”,我的家乡叫“茶食”。不知道你那里叫什么。新鲜炸的,脆而不油。10块钱一大包,就着满街的人味边走边吃,有种神仙下凡然后微服私访的感觉。
隆重推荐,不吃就白来了系列——苏式薯片——茨菇片。北京的朋友看了嗷嗷直叫,茨菇在北京卖到简直是天价,但是在苏州遍地都是。上好的茨菇,干脆切片油炸,做成零食。
虽然清明过了,但现在还能将将赶上卖青团的尾巴。5月再去,就真的吃不到了。
/真·网红小吃/
就在葑门横街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经历了生熟食冷热交替,一会儿香一会儿臭的体验,我发现了2件很重要的事。
原来苏州也是爸爸(爷爷)们上街买菜的。爷爷们的肘击特别厉害!人多的时候千万要避开,我就被打得后背都青了。
以及,葑门横街里藏着好几家人气超高的网红小吃。
姑苏第一豆腐在苏州很有名。毕竟敢打“姑苏”的旗号,没有一点真功夫是不行的。熟客很多,豆腐的种类也很多。
毫不意外地,招牌必然是臭豆腐。老板在苏州有5套房,但现在还是住在葑门横街,因为“想守住熟悉的生活”。
眼镜烤鸭店,一个充满书生气的小哥在店门口切卤味,他戴着眼镜斯斯文文,和平常见到的卤味店老板不太一样。
“因为你戴眼镜所以叫眼镜烤鸭店吗?”“因为他爸戴眼镜,后来他也跟着戴了。”一个熟客抢着回答。“这家店得有二十年了,我经常来这买的”。小哥说大学毕业后干脆子承父业,接下了这家店。
逛!
曾经99%的生活所需
都以可以在这里达成
如果光有吃,那只能叫菜市场。但是葑门横街显然不止是菜市场。缝补衣物,置办家用,下棋打牌,修鞋修伞……活生生的人间的味道。自杀前去逛一逛,看看大家认真活着的样子,大概就不想死了。
横街里有很多几十年的老店,而且几十年来一点变化都没有。手工现做,熟人包修包换。可以说是复古怀旧网红拍照的神去处。
一家开了17年的裁缝店。用多余的布料做内衣裤,缝补街巷里姑娘小伙羞涩的青春。老板自己做的内裤,除了大中小码,还有“肥”和“特肥”——就在裤头上缝了“特肥”2个字。
我可能笑太大声了,被老板娘骂了,不让我拍照。也不卖给我。
还有这样剪掉螺狮尾巴的,一大澡盆不计其数,每天都可以这样卖好几盆!
这里的很多东西我小时候见过,后来没有了。有一些我也没见过,觉得很好奇。
这是我第4次来苏州,熟人带路,才知道葑门横街。它不在旅游书上,它是老苏州人正经的生活。它没有拙政园的紫藤花香,有时还有点臭臭的。
但苏州人都说,这才是real·苏州er。(友情提醒:去葑门横街的时候尽量穿大裤衩子、大T恤,看着local,才比较好还价。)
出行指南
/怎么去葑门横街/
1、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mp/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