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若要评哪个城市是最讲究“吃”的,小编认为非苏州莫属。不时不食,似乎每个苏州人都有一份共同的食谱,对应着每个时节特有的美食。而苏州的小吃,更是其中的代表,不但能果腹,还能治愈心灵带来慰藉。
甜是灵魂
甜是一种基本的味觉,在全世界的饮食文化中,甜都象征的美好,是让人愉悦的味道。古时甜味是奢侈的味道,只有富饶之地才有资格将其升华成灵魂。苏州这样依山傍水的鱼米之乡,喜欢甜食也就不足为奇了。甜蜜的味道就是苏州小吃的灵魂,甜口的小吃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潘玉麟糖粥
“笃笃笃,卖糖粥”,一条小弄堂,一个小摊子,一对老夫妻,一碗糖粥,限时限量,但是却是苏州名声在外的小吃摊。为什么生意那么火?其实,原因很简单——好吃。是老苏州家里的味道。
梅花糕
梅花糕源于明朝,到清朝就成为了江南最著名的糕点小吃。当年乾隆下江南时,见其形似梅花,色泽诱人,香味扑鼻,豆沙和玫瑰的馅料香甜无比,觉得比自家宫廷的御点还要赞。于是有了乾隆打广告的梅花糕迅速爆红。
鸡头米
鸡头米又称芡实,以苏州葑门黄天荡出产为佳品。鸡头米属于小众食材,跨过长江后,随便找个路人甲,问问什么鸡头米,十有八九会懵。
软糯是性格
如果只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苏州,那“温婉”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苏州人内敛,温和,不张扬,细腻而内秀,千百年来,苏州人都过着相对平和富庶的生活,从而形成了温婉的性格。而软酥糯的苏州小吃,则是这温婉最精准的诠释。
汤圆
汤圆的馅料一直就有南北咸甜之争,苏州的汤团则没有这个问题,因为苏州汤团的馅料可谓是“甜中意,咸欢喜”——咸甜皆有。咸的主要是鲜肉,甜的有芝麻的、豆沙的、还有玫瑰薄荷之类的。不仅苏州的汤圆没有咸甜之分,甚至没有大小之分,有大的有馅料的汤团,还有小的实心的小圆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软糯。
猪油糖年糕
作为软酥糯的另一个类别,糕也是苏州小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猪油糖年糕则是著名的代表。不放猪油的年糕是不够肥香的,猪油糖年糕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将年糕切成薄片,裹上鸡蛋液,放入油锅里轻轻一炸,蛋液微微焦香,猪油融化后渗入年糕的纹理中,趁热咬上一口,软糯喷香。
咸鲜是生活滋味
俗话说,若要鲜,加点盐,咸鲜味的小吃是体现苏州小吃滋味的主力军。鸡汤和肉汁是苏式小吃咸鲜味的主要来源,而馄饨则是其代表。
绉纱泡泡馄饨
非常有特色的苏州小吃,说是馄饨,其实几乎没有馅料,就是一张薄如蝉翼的馄饨皮,生的时候,像褶皱丰富的薄纱。汤底以鸡汤和肉汤为主,下好的小馄饨放入碗中,像一个个透亮的泡泡一般浮在汤碗中。
鲜肉月饼
鲜肉月饼也是非常苏州的小吃,一些北方的朋友总是一副遇见异教徒的表情:“月饼还可以做成咸的?!”但是苏州的鲜肉月饼确实是月饼中的奇葩,本来苏式月饼的油酥皮就和广式差别很大,馅料用了一大坨咸鲜多汁的肉馅。
量大扎墩价格低
虽然苏州小吃以消遣为主,但作为日常百姓的三餐,能吃饱也是重要的。这些能吃饱的小吃有个共同的特点——量大扎墩价格低。
大肉粽
东大街上的赵记是苏州非常有名的粽子店,他家的大肉粽里有一块肥肥的猪膘油是整个粽子的亮点。将粽子加热后,猪油慢慢融化后,渗入糯米中,粽叶的清香,猪油的肉香,糯米的糯香,好吃又扛饿。
咸豆浆
豆浆也是我国汉族非常常见的传统饮品,特别是江南这种非畜牧业地区,豆浆也是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手段。苏州小吃中豆浆也是重要的饮品,但是把豆浆做成咸味的,算是苏州小吃的一大特色。
犄角旮旯有惊喜
小吃重在一个“小”字,而各种边角料的食材是“小”吃的重要原料,苏州小吃能将很多不起眼的“小”食材做出惊喜来。
鸡脚
算是鸡的下脚料,不是苏帮菜主要食材,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家常菜。但就是这种非主流的食材,被苏州人做成苏州小吃的一个大类。在苏州本地人的调侃中,把平江路称为鸡爪酸奶一条街。
苏州好吃的鸡爪就是从祥鑫饮食店开始的,店址是在一条非常狭小的弄堂里,不是认真做功课的话,很难找到。
粢(cī)饭糕
以前的粢饭糕,主要是用隔夜吃剩的米饭,第二天用油炸制,算是废物利用。现在这类小吃,也是很多早餐摊现氽现吃,咸香可口。
午后茶楼
一杯碧螺春
一份四碟茶点
咸甜皆有
听听评弹
聊聊八卦
再来一碗鸡汤馄饨
便是苏州的治愈药方了
……
赞赏
长按白癜风效果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jd/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