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若要评哪个城市是最讲究“吃”的,小编认为非苏州莫属。不时不食,似乎每个苏州人都有一份共同的食谱,对应着每个时节特有的美食。而苏州的小吃,更是其中的代表,不但能果腹,还能治愈心灵带来慰藉。
01
甜是灵魂
甜是一种基本的味觉,在全世界的饮食文化中,甜都象征的美好,是让人愉悦的味道。古时甜味是奢侈的味道,只有富饶之地才有资格将其升华成灵魂。苏州这样依山傍水的鱼米之乡,喜欢甜食也就不足为奇了。
甜蜜的味道就是苏州小吃的灵魂,甜口的小吃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潘玉麟糖粥〕
“笃笃笃,卖糖粥”,一条小弄堂,一个小摊子,一对老夫妻,一碗糖粥,限时限量,但是却是苏州名声在外的小吃摊。为什么生意那么火?其实,原因很简单——好吃。是老苏州家里的味道。
潘玉麟糖粥摊
熬煮一锅香浓的粥,配上5、6小时熬制的赤豆糊,冬天里来上一晚热气腾腾的赤豆糖粥,暖胃又暖心。
〔梅花糕〕
梅花糕源于明朝,到清朝就成为了江南最著名的糕点小吃。
当年乾隆下江南时,见其形似梅花,色泽诱人,香味扑鼻,豆沙和玫瑰的馅料香甜无比,觉得比自家宫廷的御点还要赞。于是有了乾隆打广告的梅花糕迅速爆红。
等在炉子前,看着摊主将面糊和馅料倒入模具,渐渐飘散出的香气,简直撩拨人心。待盖子掀开时撒上白糖和红绿丝的时候,口水应该已经流下来了。
现在做梅花糕的摊点不多,但是也不难找,山塘街、平江路上有几家,不妨寻觅一下。
〔酒酿饼〕
3、4月份是苏州人吃酒酿饼的时节。
酒酿饼以苏州当地冬小麦和酒酿为原料,馅以玫瑰、豆沙、薄荷居多。
特别是玫瑰和薄荷馅料,非常具有苏州特色:咬开饼后,粉红色的玫瑰馅慢慢渗出,咀嚼起来有着砂糖般的颗粒感,伴着浓郁的花香,全是春天的气息;而薄荷味则是淡绿色的馅料,有一丝丝冰凉的口感,很是爽口。
一到上市季节,观前街上的采芝斋、黄天源等老字号门口便会摆起炉灶,热炉烘制,现烤现卖。一定要趁热享用,不但绵密香甜,还带有浓郁的酒酿香味。
〔鸡头米〕
鸡头米又称芡实,以苏州葑门黄天荡出产为佳品。鸡头米属于小众食材,跨过长江后,随便找个路人甲,问问什么鸡头米,十有八九会懵。
鸡头米古时是贡品,估计也是因为乾隆爱吃。
糖水鸡头米的做法非常的简单:烧开水,放冰糖,放鸡头米,煮几分钟就好。
其实,鸡头米其主要成分就是淀粉,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但是煮开后,有一股莲藕的清甜,嚼的时候,其口感介于弹牙和粘牙之间,是一道很清爽的小食。
02
软糯是性格
如果只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苏州,那“温婉”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苏州人内敛,温和,不张扬,细腻而内秀,千百年来,苏州人都过着相对平和富庶的生活,从而形成了温婉的性格。而软酥糯的苏州小吃,则是这温婉最精准的诠释。
〔汤团〕
汤圆的馅料一直就有南北咸甜之争,苏州的汤团则没有这个问题,因为苏州汤团的馅料可谓是“甜中意,咸欢喜”——咸甜皆有。
咸的主要是鲜肉,甜的有芝麻的、豆沙的、还有玫瑰薄荷之类的。
不仅苏州的汤圆没有咸甜之分,甚至没有大小之分,有大的有馅料的汤团,还有小的实心的小圆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软糯。
这样的口感来自于水磨糯米粉,据说,吃汤团的时候,需要把假牙取下,否则很容易就被粘下来的。
好吃的鲜肉汤团皮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轻轻的咬一小口——大概小拇指盖那么点儿,刚好露出肉馅,同时汤汁不又能外溢。
小心地嘬一小口,将滚烫咸鲜油香的肉汁吸入口腔,轻微烫到上颚后,流淌满溢整个口腔,肉汁包裹住刚刚咬下的那块外皮,那种满足感令人浑身舒畅。
山塘街星桥头附近有一家新年点心店,他家的汤团汁多鲜香,是很传统的苏式汤团。
除了苏式汤团外,还有炒肉团、双酿团、松花团、青团子也是苏州非常有特色的时令糕团。万福兴、黄天源、荣阳楼等传统的苏州小吃店每到当季都会推出应季的糕团。
〔猪油糖年糕〕
作为软酥糯的另一个类别,糕也是苏州小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猪油糖年糕则是著名的代表。
不放猪油的年糕是不够肥香的,猪油糖年糕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将年糕切成薄片,裹上鸡蛋液,放入油锅里轻轻一炸,蛋液微微焦香,猪油融化后渗入年糕的纹理中,趁热咬上一口,软糯喷香。
〔蟹壳黄〕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是江浙地区很有名的小吃。
蟹壳黄用发酵面加油酥,填入咸甜各色的馅料,烘烤而成,吃口酥、松、香。苏州人嗜茶,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两种茶点之一,即是蟹壳黄。
平江路边的大儒巷有一个小小的饼摊,他家的蟹壳黄有肉松、芝麻等咸甜口味,刚出炉的时候,满街飘香。
〔袜底酥、桃酥、松仁酥〕
袜底酥听名字就是一种非常市井的小吃,形似袜底口感酥,用油酥和面反复揉和均匀,烘烤出来一层层薄至半透明,吃起来松脆香酥。
在黄天井巷有一家专卖苏州小吃的小店,他家的袜底酥、桃酥、杏仁酥都是非常传统的苏式小吃,相城麻饼也非常有特色。
03
咸鲜是生活滋味
俗话说,若要鲜,加点盐,咸鲜味的小吃是体现苏州小吃滋味的主力军。
鸡汤和肉汁是苏式小吃咸鲜味的主要来源,而馄饨则是其代表。
〔绉纱泡泡馄饨〕
非常有特色的苏州小吃,说是馄饨,其实几乎没有馅料,就是一张薄如蝉翼的馄饨皮,生的时候,像褶皱丰富的薄纱。汤底以鸡汤和肉汤为主,下好的小馄饨放入碗中,像一个个透亮的泡泡一般浮在汤碗中。
苏州市内的绿杨、乐惠都有不错的泡泡小馄饨。
〔生煎、汤包、鲜肉月饼〕
其实,这个三种小吃差别还是很大的,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饱含咸鲜肉汁的肉馅。
生煎和汤包都属于包子的一种,生煎是用油煎制的肉包子,汤包则是蒸制的。生煎的脆底更是很多苏州老饕的最爱,留有肉汁的脆底,蘸上一点点陈醋,酸、咸、鲜、甜、香,口感复合。
汤包则是以皮薄汁多为佳品,薄薄的外皮蒸制后,变成半透明的,同样可以蘸一些陈醋。
鲜肉月饼也是非常苏州的小吃,一些北方的朋友总是一副遇见异教徒的表情:“月饼还可以做成咸的?!”
但是苏州的鲜肉月饼确实是月饼中的奇葩,本来苏式月饼的油酥皮就和广式差别很大,馅料用了一大坨咸鲜多汁的肉馅。
每年中秋前,长发、胥城这些鲜肉月饼摊点前,排队的人群往往都能排出一条街。
04
量大扎墩价格低
虽然苏州小吃以消遣为主,但作为日常百姓的三餐,能吃饱也是重要的。这些能吃饱的小吃有个共同的特点——量大扎墩价格低。
〔大肉粽〕
东大街上的赵记是苏州非常有名的粽子店,他家的大肉粽里有一块肥肥的猪膘油是整个粽子的亮点。将粽子加热后,猪油慢慢融化后,渗入糯米中,粽叶的清香,猪油的肉香,糯米的糯香,好吃又扛饿。
〔咸豆浆〕
豆浆也是我国汉族非常常见的传统饮品,特别是江南这种非畜牧业地区,豆浆也是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手段。苏州小吃中豆浆也是重要的饮品,但是把豆浆做成咸味的,算是苏州小吃的一大特色。
阊门姚记的咸豆浆是苏州人宵夜的心头好。
将滚烫的纯豆浆冲入盛有酱油、榨菜末、葱花、紫菜、虾皮、油条的碗中,传统的咸豆浆中还要放入猪油渣。冬夜里,来上一碗,配上两根油条作为宵夜,给寒冷的胃以很大的满足感。
05
犄角旮旯有惊喜
小吃重在一个“小”字,而各种边角料的食材是“小”吃的重要原料,苏州小吃能将很多不起眼的“小”食材做出惊喜来。
〔鸡脚〕
算是鸡的下脚料,不是苏帮菜主要食材,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家常菜。但就是这种非主流的食材,被苏州人做成苏州小吃的一个大类。在苏州本地人的调侃中,把平江路称为鸡爪酸奶一条街。
苏州好吃的鸡爪就是从祥鑫饮食店开始的,店址是在一条非常狭小的弄堂里,不是认真做功课的话,很难找到。
〔粢饭糕〕
以前的粢饭糕,主要是用隔夜吃剩的米饭,第二天用油炸制,算是废物利用。现在这类小吃,也是很多早餐摊现氽现吃,咸香可口。
〔喜蛋〕
这个算是比较小众的苏州小吃了,主要的原料是胚胎发育到一半时的鸡蛋,有全喜(小鸡基本成型的鸡蛋),半喜(胚胎还没完全发育),混蛋(刚刚开始发育)。用酱油、香料,在大锅中煮沸,爱吃的人几乎每天要来几个。
〔苏式汤面〕
如果只能选择一样美食带代表苏州,那唯有苏式汤面。
在苏州,一碗面可以做成硬面、烂面、拌面、汤面、紧汤、宽汤、减咸、增咸、重青、免青、免红等很多种。但很多吃法已经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渐渐消失了,只有一些老字号还继续保留着。苏州人吃面大致会讲究面、露、汤、浇、青。
苏州的面馆更是多的不计其数,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面馆有:同得兴-枫镇大肉面,裕兴记-两面黄,琼林阁-红汤面,松鹤楼-卤鸭面,陆长兴-爆鱼面、香菇面,朱鸿兴-焖肉面、大排面,胥城大厦-奥灶面,陆稿荐-爆鳝面……
午后茶楼
一杯碧螺春
一份四碟茶点
咸甜皆有
听听评弹
聊聊八卦
再来一碗鸡汤馄饨
便是苏州的治愈药方了
……
福利
招聘SEM/SEM(竞价)主管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usxini.com/slmp/837.html